羁旅诗 思想情感的鉴赏

时间:2019年11月29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:

我国古代,特别是唐朝时期,由于疆域辽阔,社会开放,唐人出游频繁,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羁旅诗。这类诗情真意切,真实的表现了诗人滞留他乡的艰难,生活漂泊的辛苦,对家乡亲人的思念,对温馨家庭的向往,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。这些感情是人类自古以来相通的,容易引起共鸣,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,符合《考试说明》上“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”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,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。

 因此,掌握羁旅诗鉴赏的技巧,能帮助我们备战高考,准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,对于羁旅诗思想情感的鉴赏,我们应抓住以下几点: 
  一、看诗人所叙何事 
  古诗由于篇幅短小,语言精炼,一般诗人在诗歌中皆或者叙事或者写景或者抒情,而诗人写景叙事的目的一般也是为了抒情,因此要了解诗歌的内容,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,我们首先应该从诗人叙述的事情入手。 
  例如: 
 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渭 
  八月洞庭秋,潇湘水北流。 
  还家万里梦,为客五更愁。 
  不用开书帙,偏宜上酒楼。 
  故人京洛满,何日复同游。 
  此诗二、三联皆为叙事,第二联诗人叙述了自己魂飞万里,在梦里回到远方的家乡,而“五更愁”又点明时间,说明自己整晚因为乡愁而睡不着觉,可见诗人客居他乡时思乡之切,第三联,作者宕开一笔,通过进一步叙事抒发自己的愁绪,翻开爱读的书籍,已经无法安心读书,即使读书也无法排遣自己的愁绪,登酒楼而醉饮或许可以忘掉忧愁。 
  这首诗,诗人通过叙述自己整晚不能入眠,在睡梦中回到家乡以及无法安心读书,而要借酒消愁的经过,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情,从诗人的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内心深沉的怀乡之情。 
  二、看诗人所绘何景 
  所谓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诗人在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,往往都能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,因此,抓住羁旅诗中景物描写的字、词、句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。 
  例如: 
      旅夜抒怀 杜甫 
  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 
  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 
  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 
  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 
  此诗一、二联写诗人月夜江中竹舟的所见,诗人坐在顺江东下的船中,凭月色可以依稀看到岸边细草在微风中摇动,望一望船上的桅杆正高耸夜空,船正顺水而下,眼下的环境里,除了细草微风,危樯夜舟,诗人什么也感受不到。诵读第一联,我们可以想到为什么诗人对细草、微风,危樯、夜舟,有这么敏锐的观察呢?细想一下,那是因为诗人夜不能寐,内心漂泊因漂泊不定而忧愁不已,因而对外在的景物才有了如此细微的洞察。 
  而第二联: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”描写的又是另一番景象:星光在远处天边闪烁,月色把江水与天色连成一片,这些景物描写表明了天地之大,这样开阔的意境,不仅让人联想:天地之大,作者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,普天之大竟然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,作者的孤独、落寞之情可见一斑。 
  《旅夜抒怀》这首羁旅诗一、二联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寂、伤感之情,理解了一、二两联中作者写景的内容,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了。 
  三、注意特殊的表现手法 
  古诗的语言大多比较含蓄、委婉,诗人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往往会采用一定的手法,因此在羁旅诗鉴赏的过程中,我们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。 
  (一)以乐景衬哀情。 
  例如 
  绝句 杜甫 
  江碧鸟逾白, 
  山青花欲燃。 
  今春看又过, 
  何日是归年。 
  这首诗的一、二句描绘的是一幅绚烂、热烈的春天美景,而三、四句诗人又发出了“今春看又过,何日是归年”的叹息,如何理解诗人的叹息呢?原来杜甫写作此诗时正客居成都,多次想要回乡,但是因为连年战争、时局动荡、道路受阻而未能成行,所以思乡之情应该是非常迫切的。由此可见,诗人之所以在一、二句的一、二句中描绘如此美景,目的是以乐景衬哀情,用美景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的浓厚。 
  (二)侧面落笔。 
  例如 
 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 
  邯郸驿里逢冬至, 
  抱膝灯前影伴身。 
  想得家中夜深坐, 
  还应说着远行人。 
  这首诗中诗人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,即冬至夜深时分,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,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。诗人从侧面落笔,不说自己想家,而说家人想念自己,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。 
  对于一首羁旅诗,能准确把握作者所叙的事,所绘的景,注意诗人所使用的特殊的表现手法,另外,还应关注一下作者的生平及题目中出现的注释等等内容,就不难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了。 

(作者:林晓香 编辑:王留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