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诗在我班

时间:2019年06月21日 信息来源:孟津双语实验学校 点击:

2014年11月在商丘参加国培,听到江苏高子阳老师讲儿童诗。高老师出示了两首儿童诗:

他们说我长了

    [美]谢尔•希尔弗斯坦

他们说我长了

爸爸的鼻子,

爷爷的眼睛,

和***头发。

看来只有我的屁股

是属于自己的吧?


日本  金子美铃

上层的雪,很冷吧,冰冷的月亮照着它;

下层的雪,很重吧,成千上百的人踏压着它;

中间的雪,很孤单吧,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。

    我一下子被吸引了,世界上竟然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表达方式。学习结束回到学校,我立即通过幻灯片把这两首诗展现给学生。孩子们看后哈哈大笑,觉得太有意思了。有几个小丫头,在读了第一首诗后,埋头写着什么。诗刚读完,立马有人拿着自己写的小诗让我看。我趁热打铁,说你们天生都是诗人,只是没想到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。从今天开始,咱们都试着写诗,看谁先写成第一本诗集。三一班孩子们的童诗梦,从这里启航。

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诗人的潜质,写出的诗灵动有趣;有的孩子也很想写诗,可苦于不知该怎么写,即使发现了生活中值得写的场景,也不会用想象力把它发挥成有趣的诗句。应该是输入太少了吧?我买了两本书《中国最美的童诗》《世界最美儿童诗集(中国卷)》放在教室图书角,供同学们传阅。同时,我也倡导家长给孩子购买童诗书,尽量人手一本。《蝴蝶•豌豆花》《让太阳长上翅膀》《百年百首优秀儿童诗》等优秀儿童书籍,孩子们争相传阅。

有书引路,孩子们似乎找到了方向。个别学困生,见别人写得热火朝天,自己心急火燎来找我问良方。我给他们出主意:不会写,可以改编嘛!看到自己喜欢的儿童诗,把最有趣的地方改换成自己的,这首诗暂时就可以当成是你的了。他们恍然大悟,埋头就写。渐渐地,孩子们由最初的一点改编,渐渐脱离了原诗稿的羁绊。这帮孩子,写得太疯狂。一下课,大家把我堵在走廊上,让我看他们写的诗。

李家宁这丫头,真是有灵性。写出的诗,让人惊叹:

秋天与花儿

秋天是残忍的房东

花儿是无奈的房客

他们的合同

到期了

我问她:怎么想到写这首诗?小丫头回答:“放学回家,看到秋风吹过,花儿落了,忽然就想写首诗。”

张意翔特地准备了一本精美的硬皮本,并用彩色的小亮钻拼接成几朵花粘在封面上,本子更漂亮了。这本本子有手掌大小,她一直装在口袋里,并随身带一支笔。一天晚上,我去查寝室,她一边泡脚一边在写着什么。一见我,神秘地一笑,把本子藏身后。我装出要和她抢夺的样子,她嘻嘻一笑,双手把本子放我手上。嗬,这小丫头,本子已经写了一半厚了。瞧,她的诗,趣味盎然:

雨滴

哗啦啦,下雨了


雨滴落在河里,

是奔流的河水。


雨滴落在湖里,

是平静的湖水。


雨滴落到弟弟的嘴里,

也许……

就是弟弟馋馋的口水吧。


小尾巴

小尾巴,小尾巴,

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尾巴。


松鼠有大大的尾巴,

小狗有翘翘的尾巴,

马儿有长长的尾巴,

孔雀有花花绿绿的尾巴。

……


弟弟拉着我的衣服,

哟,我也有小尾巴啦!

小雨淅淅沥沥,下到小诗本上,丝丝细雨化作了绵绵诗句;大雪纷纷扬扬,飘到手心儿里,片片雪花融化成了浓浓诗意;秋风劲,黄叶飘零,如蝴蝶飞舞,舞出孩子们对秋的遐思。鲜艳的花儿,爱干净的小猫,美丽的四季童话……一花一草,一石一木,一景一情,在孩子敏感的心里、灵巧的手里,都化作了一篇篇趣味盎然的小诗。金宇翔体育课上观察天空云朵作诗:

我们在上体育课,

云也在上体育课,

云排着整齐的队伍,

在听太阳公公讲课。

根据孩子们的创作需要,我有计划地进行了儿童诗创作方法的引导。联想法、联系法、寻因法、意识流法、蒙太奇法等一系列儿童诗创作思维方法,助力孩子的儿童诗创作。

儿童的创作单单靠兴趣是不够的,必须要有足够的创作意志做支撑。为此,每月我们都会评出“诗坛新秀”,并把照片粘贴在教室黑板边的墙壁上。当选者自豪,其他同学羡慕。自豪与羡慕都化作了一行行有趣的小诗。我还及时将孩子们的诗作发表在黑板报、校报、学校网站上,并向《小学生学习报》等发行报纸投稿,同学们欢呼雀跃,热情倍增。孩子们爱小诗,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,做成一张张小报,我把这些集成《诗路花语》小诗册。看到这些精美的诗册,孩子们写得更下劲儿了。在同学们的千呼万唤中,诗集《会飞的童年》新鲜出炉。这在班里引起了新一轮的写诗狂潮。

如今,儿童诗成了学生表达生活、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。儿童诗给孩子信心、温暖、快乐和希望,滋养孩子的生命成长。

诗集《会飞的童年》草稿刚出来时,印刷厂在每页上都设计了一个小图案,问在小图案旁边写几个字。我问孩子们写什么,他们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:四一,我们的美好回忆。后来,因为排版原因,这几个字没写在书上,但我想她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。

一诗一世界,在与诗相伴相随的路上,孩子们乘着诗歌的翅膀,自由飞翔。


(作者:王利环 编辑:安晓平)